教授这个身份,到底有多少种可能?
科研上,他只攻“硬骨头”,十余年来坚持带领团队进行学科评价体系构建完善,难处更要争先锋;教学时,他“刚柔相济”,把思政元素融入经济学课堂,润物无声厚植家国情怀;社会服务中,他竭尽全能,援藏支边,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
你要问他为什么?
他说:“我能做的,不也就是这些嘛。”
他就是魏敏,皇冠hg1088官方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加入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旅游管理方向)流动站。2021年荣获“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体系构建,做研究领域中的“顶天立地”
仔细观察魏敏教授的研究领域,你就会明白他在做研究时的“顶天立地”:先构建评价体系,再延伸产业实际;先对理论化内容进行学术性质的高水平探索,再就具体领域为政府机构提供决策咨询,推动理论到实践的精确化落地。
魏敏教授于2014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旅游产业区域集聚绩效研究”;2018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中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动态演进研究”;同年11月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发表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一文,为把脉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布规律,为推进各省份全面、协同提升提供依据。
(魏敏获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
他想做的不仅仅是构建某一项静态评价体系,而是一把将上层理论与下层实际结合最精确、最可信、最有效的标尺,并且此标尺可随时间推移不断完善更新,既可衡量高质量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衡量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以及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状况。
这注定不是一条坦途,更不是一件美差。
“因为要构建前所未有的框架,所以对我们团队的考验非常大,不仅要调用庞大的知识版图,还要参考很多的政策文件,你给出的每一个衡量指标都要做到‘滴水不漏’并且具有足够强大的说服力。但是难就不做了吗?总要有人来做!”在谈到研究初心时,魏敏教授这样讲道。
为了做好研究,弥补行业评价体系不够精确的短板,魏敏教授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阅、复盘讨论,并向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求教,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形成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科研之路的远方有更多的未知,但也会有更多的成果涌现。“阶段性”意味着掌握当下,更代表着不懈探索,终点之处,唯有“止于至善”!
教学相长,给课程思政打好立项样板
(魏敏进行《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
当《宏观经济学》课程遇上思想政治教育,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来魏敏教授的课堂,看他如何实现锦上添花。
“同学们都知道1929-1933年西方经济大萧条,那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在我们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是否存在类似的危机呢?其实是存在的。2016年我国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迹象,稍有不慎便会引发经济波动危险。党中央快速应对,采取措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三去一补一降’政策,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优越性,用得力的政策措施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这就是我们所学的《宏观经济学》。”
魏敏教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杜绝硬性灌输、生硬地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注重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引人入胜地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制度的历史性变革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在扎实的经济学分析文献研究和社会调查基础上,把家国情怀自然渗入经济学课程的方方面面,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我在厦门大学教学已有16年,一直在摸索《宏观经济学》的授课方式,通过学生上课时的表情、问答、小组课题讨论等一系列反馈我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如果能把思政教育与学科知识点结合得好,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课程视野,理论联系现实,也能够真正帮助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做好现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也是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站在高校讲台庄严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说:“广大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当前,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斗争的冲击,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紧密渗透,魏敏教授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在社会思潮多元化的情况下能够做到明辨、能够深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在进行专业教学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任务。
如何使用“拿来主义”?如何把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吸纳到中国经济建设中来?这是课程思政所带给我们的更长远启发。
产教融合,让专业知识服务行业现实
对于产教融合的需求,在旅游行业尤为突出。因此,魏敏教授一方面努力实现产业与教学的融合。“ 一些旅游企业不太愿意招募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这个问题太严峻了!”“现在学校所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和旅游企业所需要的能力任职能力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知道我们的毕业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更要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帮助教学工作更好的适应企业需求,推动教学与应用之间的产教融合,为旅游企业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进而满足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魏敏满怀信心参加闽宁协作)
(魏敏到宁夏旅投子公司调研)
另一方面,他极力促成产业与科研的融合。他先后带领团队与中山市政府、宁夏旅游投资集团公司等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多次承担横向委托课题,推动当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提起曾经做过的产教融合项目,魏敏教授如数家珍:宁夏固原红军长征景区,将长征精神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正在打造红色研学基地;中山古镇灯饰城,开发特色伴手礼,打造AAAA级灯饰文化旅游景点;经典古玩城,变身仿古造型家具,用书香家居小凳激发增长活力……
“农业+旅游”“制造业+旅游”,在本身的产业、文化基础之上,巧妙的旅游创意就能点石成金。
(魏敏在隆德县为文化旅游领域干部做脱贫攻坚讲座)
社会服务,把科研力量带到祖国各处
“当时网络上的相关资料非常有限,我完全不知道西藏是什么样的,只知道海拔高,还犹豫了一下说‘我一小时后回复您’。”这是魏敏教授在2008年接到教育部打过来的援藏邀请电话时的真实反应,在那一个小时里,他联系了自己曾在西藏的学生大致了解了情况,又和家里人进行了协商安排,“这既是组织对我的信任,也是自身锻炼成长、发挥作用的好机会,我一定要去!”魏敏教授欣然接受了组织分配的任务。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去,竟然和西藏结下了如此深的缘分。
(魏敏援藏期间不畏高海拔)
在西藏期间,魏敏教授努力做好两件事,一是作为《西藏自治区旅游条例》编制小组第一副组长落实修订工作,协调西藏自治区法制办和实地调研地点,把“管理”导向改为“服务”导向,引导旅游开发以立法形式出现,这一具有突破性的创新举动极大地释放了藏区旅游发展的政策潜力;二是推动西藏乡村旅游发展,牵头制定以林芝民宿为重点的西藏乡村旅游开发标准规范,通过“金奖”、“银奖”、“铜奖”的评比标准,把林芝民宿产业发展引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近几年林芝民宿的接待量显著增长,已经初步形成规模。
“林芝这个地方海拔低,植被覆盖率高,环境特别好,发展条件得天独厚,特别是我今年看到‘拉林铁路’开通的时候,非常激动,林芝地区的民宿行业一定会实现井喷式增长。”
做三四月的事,七八月自有答案。魏敏教授对西藏“神秘民俗文化”的热爱,对西藏“壮丽自然风光”的珍视,在此刻都有了答案。
魏敏教授说:“西藏被称为南极、北极以外的第三极,海拔很高,现在我也是每年还会到西藏去看一看,会想念那片土地,这也成了我的西藏情结。但是现在身体不如年轻时候好喽,也会有一些高原反应,还是要加强锻炼。”
至知无央,他用日复一日的探索扩宽研究领域,以“止于至善”作为科研追求、行而不辍;充爱无疆,他用专业学识服务祖国东西大地,以国富民康作为心之所向、孜孜以求;立德树人,他用深厚的家国情怀引领学生成长,为学子们播种远航梦想、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