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季学期,我们迎来了荷兰Groningen大学的朱翔副教授来讲授《运筹学在智能产业中的应用》。正如课程名中“运筹学”所传达的,朱老师介绍了一些运筹学的基本知识,尤其聚焦了排队论和库存管理等智能产业研究中常用的工具理论。这门课程授课模式新颖,难度由浅入深,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在传统的印象中,理论的讲解往往枯燥乏味。朱翔老师由一个课堂小测验开始,了解同学们对排队论的掌握水平,然后因材施教,采取问题解决、互动解题等多种方式,使同学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
虽然这门课只有短短的两天半时间,但是对同学们的要求没有因此降低。朱老师要求同学们三人为一组,各完成两次汇报,第一次是汇报相关领域的经典论文,第二次是针对第一次汇报的文献进行拓展研究计划的汇报,最终两次的汇报要形成报告,作为最终成绩的评价依据。这样的安排,既让大家了解了这门课程领域的研究过程,又发动了大家主动思考,很好锻炼了科研能力。
7月19日上午第一次上课,朱老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工作经历,和同学们很快熟络起来。接着,老师历数多次重要的技术变革,特别指出当前智能技术给商业带来的巨大影响。虽然现实的问题总是千变万化,但是解决它们往往离不开经典的工具,排队论、库存理论等知识就是解决智能产业问题的关键。为了更好了解同学们相关知识的储备,朱老师特意准备了一份课堂小测验让大家独立完成,小组统一答案之后提交。如此一来,既对大家的整体水平有所了解,又锻炼了同学们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测验中大家的错误和问题,朱老师讲授了诸多排队和库存问题的方法与理论。这种“问题导向”的授课方式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19日下午,朱翔老师由最基础的单机器单产品库存模型出发,鼓励大家进行现场推导,朱老师认为,锻炼大家的逻辑思考能力比单纯传授理论更加重要。下午另外一半的时间,由一个小组的同学(组员:檀哲、路佳静、王晓军)进行了论文汇报,朱老师对该小组的汇报进行了耐心细致的点评:(1)演讲的同学应该与听众进行眼神交流等互动;(2)汇报应该突出重点,可以去掉次要的结论;(3)更多地对结论含义进行探讨。最后,朱老师由这篇论文引出了第二天的上课内容。
20日上午,朱老师根据第一天提出的基本模型进行了多样的拓展,包括:单机器多产品、多机器单产品以及多机器多产品的模型,并要求同学们当堂进行讨论和推导,同学们进行热烈的讨论,在亲手实践之中获取了知识。
20日下午,朱老师解释了上午的遗留问题,并简单介绍了一些更为复杂的模型,鼓励同学们课后多加练习、勤于科研。接下来,剩下的两个小组(周雄勇、李宁、张豪为一组,徐大鹏、曾茜芸、李淼为一组)进行论文阅读汇报。两天以来,三个小组汇报的论文均为库存管理领域经典的文献,各篇文章都带来了很有意义的启示。朱老师对大家的汇报给出自己的建议:(1)在汇报中需要把知识点清晰地传达给听众;(2)重要的相关知识应该解释给听众;(3)幻灯片尽量简洁和清晰。
21日上午最后一次课,朱老师言传身教,向同学们汇报了一篇自己的文献。在汇报中,朱老师展示自己先前提到的多个注意点,大家收获良多。最后,同学们根据19日和20日汇报的论文,从自己的角度进行了拓展,最终完成了一个科学研究从阅读文献到提出好问题的过程。
两天半的学习是短暂的,却也是充实的,同学们在启发式的授课方式中,亲手推导了要学习的模型,不仅仅在知识上有所增长,还在逻辑思维上得到锻炼。朱老师说,时代在不停发展,但是严谨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他鼓励同学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停止学习,用更多有益的工具武装自己,为厦大、中国、乃至世界的学术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2016级管理科学系博士生檀哲